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信所有母亲得子时的心情都一样:好象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幸福了。又想,朋友们同时做了母亲,孩子们以后就要一块上学,假如其他人的孩子考第一,我的孩子第二,那可不可以!于是乎,对儿子呵护备至,实行早期教育。虽然日后盼孩子“考第一”的理想时常被“孩子健康”所取代,但教育孩子却从未敢有丝毫的懈怠。
大家都知道,0到6岁的教育,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特点。这段时间形成的性格特点框架犹如日后孩子性格的种子,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哪种性格才是“好”的性格特点?怎么样培养孩子好的性格特点呢?虽说众说纷纭,但一直遵循一个简单的可操作性的办法。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特点框架:
是不是胆小?
是不是渴望与人交往?是不是能独立与人交往?
好静还是好动?
对最喜欢的事情的专注时间比同龄孩子长还是短?
孩子遇见困境的态度?
孩子遇见表彰和批评时的表现?
孩子在角逐对手比自己强时的表现?
不一样的孩子答案自然不同。假如大家要找一个造就这类差异是什么原因,那就是爸爸妈妈是怎么样陪孩子的?
两类孩子的比较
一类,陪大的孩子陪着的),一类,独处的孩子独处)
孩子小的时候,大家总感觉让孩子独处怪可怜的。然而,孩子长大后,独处多的孩子大都是:不胆小,可以主动与人交往,但对同伴的需要不强烈,好静,注意力容易集中,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表彰对这种孩子所起有哪些用途较大人陪大的孩子要小得多。这种孩子也好强,但可以正确对待我们的“能力”,大多数可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是“唯我独尊”,算得上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独处多的孩子最大的不足是语言能力较其他孩子欠缺,但阅读能力总是甚佳。
陪大的孩子中也有有上述优点的,缘由在于“陪”的方法。“远观式”和“平等式”培养出来的孩子独处能力就比较强,且和真的独处长大的孩子相比,性格要活力四射。所谓“远观式”指大人和孩子有一段距离,也即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理空间,在我们的权势范围内“我们的问题自己解决”。大人不越俎代庖,仅在必要的状况下才出马。如此既给了孩子以独处空间,又让父母的心不再悬着,算是一举两得了。美国的一位朋友就是典范,她在婴儿的卧房里装了录象机,在我们的房间可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独处”的孩子没危险。“平等式”理解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要和孩子“平等”,有人说“做孩子的朋友”。本质无异。但“平等”不止是“做孩子的朋友”,也包含做孩子的“角逐对手”。比如和孩子一块比赛,和孩子争论问题,和孩子分东西吃等等。让“平等”处处存在。孩子在这种“平等式”的对待中将自己溶入了家庭,溶入了社会,如此的“种子”也势必是社会所需要的“种子”。
怎么样练习孩子独处?
下面为你提供一些方法,叫你为孩子的独处起步铺平道路:
给他安全感
孩子一旦发现我们的亲人从视线中消失,他就会担忧,并有恐惧的反应,所以你可以通过游戏来让他理解事物的实在性,告诉他看不见的事物仍然存在,驱走他们的不安全感。
你要常常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刚开始可以躲在沙发或椅子后面,问他:“母亲在哪儿啊?”过几秒钟,笑着钻出你的头,说:“母亲在这里!”慢慢的,你可以渐渐延长躲藏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半分钟,再到2分钟,也可以躲到别的房间。
当你躲在某一个孩子看不见的角落时,你不可以让恐惧的沉默捉住孩子的心,要用语言和孩子维持联系,让他感到安慰。你要对你的孩子说:“母亲到哪儿去了?快来找母亲。”或者自编自唱一些儿歌,譬如用《春季在哪儿》的曲调编一首《母亲在哪儿》的歌。
亲子时光
孩子得到的关注越多,他渴望的东西就越少。和他在一块共度时光----唱歌、念书、开茶会、搭积木、玩拼贴画,这类都会增加他的安全感,并让他想一个人消磨更多的时间。在白天,你要和他的身体多接触----拥抱、亲吻、让他坐在你的腿上或让他趴在你的肚子上等,但不能和他持续地粘在一块儿,你要学会好其中的度,如此才能叫你的孩子不过于独立又掌握自己玩。
安排节目
在你离开孩子之前,让他把兴趣投入到另一个游戏上,让游戏填满离别的时间。譬如说,你要去做饭时,你可以对你的女儿说:“在我做饭的时候你为何不喂你的熊孩子呢?”
维持联系
当你工作时,也要不时地和他说话,或走过去轻轻地摸他的头,拍拍他,或帮助他把一个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积木投入到方形积木盒中。
维持微笑
有些爸爸妈妈在离开孩子身边时会不明智地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请千万记得要对孩子维持微笑,并用轻快的语调说话。
当你要离开孩子去工作时,倘若你的孩子纠缠难解,不要对他的耍赖屈服,你要试着维持平静,不要让他的反应妨碍你的安排,你要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没事,母亲立刻回来。”尽管他刚开始不可以完全了解你的意思,他也会从你平静的语调中得到安慰。回家时也要用同样的语调:“母亲回来了,你在家做了哪些好玩的事?”过一段时间,他会了解你离开后还会回来,就像你许诺的一样。
容许“跟屁”
倘若你的孩子坚持要跟着你在屋子里转,甚至在你进厕所时也不饶恕你,请勿阻止他。由于,他那敏锐的小心灵已经充满了矛盾的感情:我是赖着母亲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坚强地待着?这个时候,任何拒绝都或许会伤害到他脆弱的情感。
轻松放下
即便最粘的孩子也会有自己闷头玩的时候。或许当你们两个人在一块玩的时候,你的孩子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一个人的游戏中,这个时候请悄悄地离开。假如他的注意力转向别的东西,并努力地去得到那件东西时,在保证安全的首要条件下你就让他去好了。
培养自信
没什么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安全就像独立,是一种自我的、积极的情感元素,只能在孩子内心慢慢地形成。平常你要常常地赞扬、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自己是出色的。
拿定主意
有时,爸爸妈妈会窃窃地喜欢自己孩子的独立,并且潜意识中鼓励孩子如此做。但当失去被需要的感觉时,他们又会彷徨起来,就像没得到晚会的邀请一样,他们会期望孩子像以前一样粘。在孩子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玩的时候,他们会抑制不住我们的冲动,迫切地想要帮助他。但此时,你们需要拿定主意,忍下这种欲望,由于每件事包办只能妨碍孩子走向独立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