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反映孩子越大越不喜欢跟自己交流了,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将来不只不交流了,甚至说不了几句就开始吵架,这说明父母们没跟孩子打造起好的交流桥梁,那样,大家该如何跟孩子有效交流呢?
爸爸妈妈怎么样与孩子交流?
1、做爸爸妈妈的也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谈话时,大家先听孩子如何说,大家先做一个倾听者,不是一贯的批评者,等孩子说完了,大家再和孩子讨论遇事该怎么样处置。
2、倾听和尊重。父母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倾听和尊重,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尽可能防止打断或贬低他们的建议和感受。如此一来孩子会感觉跟父母交流也挺好的。
3、交流时父母与孩子应该处于平等地位。不少父母在交流时一直高高在上,拿着找孩子问题的姿态与批评指正的角度,如此孩子会感到非常害怕与重压,总是成效非常差。孩子点头赞同只是迫于重压的应对。事实上,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打造起朋友的关系,平等互助。
4、交流中要用和蔼的语气与平和的态度。语气要委婉,不要激动,不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表目前脸上,事实上,你越是不委婉孩子越不喜欢,交流愈加少,越感觉有代沟。娓娓道来比大呼小叫更有亲和力与说服力。
5、有效解决问题。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此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6、创造好的交流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开放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自由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防止批评、指责或过度干涉。
孩子不想跟父母交流是什么原因
1、亲子关系不好。爸爸妈妈控制孩子,孩子没发言权。亲子关系达不到这种境界,孩子感觉反正自己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慢慢地就不愿和爸爸妈妈交流了。
2、爸爸妈妈不擅长倾听。孩子从小是很喜欢表达我们的各种情绪的,但爸爸妈妈不好好听,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感觉跟父母说什么也没意思,自然不说了。
3、父母不尊重孩子。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一直一味的根据我们的想法去需要孩子。孩子有我们的想法,自然不会每件事都听爸爸妈妈的安排。
4、青春期生理影响。青春期的孩子不想与父母交流,是与孩子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发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怎么样跟孩子有效交流?
1、问开放性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可以鼓励孩子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回答。如此可以促进对话和考虑。
2、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依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和讲解事物。防止用复杂的术语或长句子。
3、用非言语交流:除去口头交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身体接触来与孩子打造联系。这类非言语交流方法可以增强亲密感和理解。
4、理解孩子情绪及心理活动:有效交流核心在于理解,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及心理活动,不然会制造负面的氛围。
5、适合反馈:在对话时适当的反馈他们说话的内容,可以增加孩子的参与度,激起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有比较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