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高级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2018.4)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积累运用(12分)
1. 按需要填空。(6分)
(1)__________,一番洗清秋。
(2)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归思难收。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
(4)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
(5)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坚固,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2. 按需要选择。(6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 在这类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B. 辩论会上,他能抓住要素,随机应变,击败对手。
C. 在什么事情面前,都不可以甘于人后,要一马当先。
D. 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们都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地表明我们的见解。
(2)小明宣传“节俭用餐不浪费”,要在学校饭店张贴标语,以下句子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C.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D.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适合的一项是( )(2分)
身处信息互联年代,__________,而要俯下身子,打造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大家感知文化的途径。
A. 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就不可以维持千篇一律的严肃面孔
B. 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面孔就不可以维持千篇一律的严肃
C. 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就不可以维持千篇一律的严肃面孔
D. 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面孔就不可以维持千篇一律的严肃
2、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9分)
城市品性
葛剑雄
①就城市而言,品,主要体目前城市的性质和功能上,如政治型、经济型、文化型、宗教型、军事型、休闲型等,或者两种或多类型型的综合型。不一样的种类及其相应的功能,是决定城市之品的基础,也是城市之性赖以存在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城市方能产生和进步其独特的性。
②因为城市的品性更多表目前精神文化方面,因而又被叫做城市的文脉。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而不是仅仅指当时存在的文化,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不是延续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一方面是指目前的文化,一方面是指过去的文化,假如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假如两者是不一样的,或者以往有过如此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很难形成文脉。
③其次,只有形成了我们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大概推到极致。文脉不止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维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进步的经验。
④但在城市进步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些城市都能维持不变的功能。尤其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年代,或者遭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或者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⑤没文脉或文脉断绝的城市并不是没品性,只不过不可能有优雅的、深厚的、愉悦的、稳定的品性,甚至不可能具备与本身相适应的品性。
⑥城市的主人当然期望它具备自己期望的品性,那样第一应该确定它的品,即从城市功能的定位开始。任何一项功能,都需要最低限度的物质条件和推行这项功能的人。□要提升这项功能,使城市形成令居民认可的品性,就不可以局限于物质条件,也不可以只保证居民的温饱,□应重视城市在物质和精神上、硬件和软件上的全方位进步。
⑦对于一座已经存在了相当长期的城市,维持并改变其品性的一个要紧方面,就是要延续城市的文脉。这不只需要保留必要的物——环境、建筑和设施,更不能离开可以传承文脉的人。有了人脉才能有文脉。四合院和胡同、石库门和弄堂里需要有一些原来的居民,或者熟知原来生活的居民后人,真实的历史和生活并不是完全可以用文字或图像记录的。但其次,这类居民完全有选择我们的居住方法和职业,假如需要他们为了传承文脉而发挥特殊的功能,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他们适当的补偿和奖励。对一些传承特殊技艺或记忆的人,政府要保证他们衣食无忧,不断改变,而不可以让他们去市场角逐。
⑧这类物和人的保留需要用地方立法的方法加以保证,通过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监督,而不可以依据长官意向随便变化,也不可以由于主管官员的更迭而得不到稳定。而要做到科学决策,就不能离开一批专门的研究职员,需要他们主要从事本城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和必要的普及。
⑨保守与革新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城市品性在延续中改变,在继承中更新。居民既是城市品性的守护人,又是其批评者、改变者、塑造者。优良的城市品性使居民得到享受和陶冶,而高素质的居民也使城市品性得到健全和升华。
3. 从第①段看,“城市品性”指的是__________。(低于25字)(2分)
4. 结合第②③段内容,简要概括城市功能与城市文脉之间的关系。(2分)
__________
5. 在第⑥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 但 而 B. 假如 而且 C. 假如 而 D. 可是 而且
6. 下列对城市文脉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自己所拥有些文化及其文化传统。
B. 城市文脉是城市物质积累与市民文化智慧沉淀的结果。
C. 城市文脉的延续重点不能离开传承城市文化的人即人脉。
D. 城市文脉的缺失或断绝势必致使城市品性的最后丧失。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12分)
无知的乐趣
罗伯特·林德
①同一个普通城里人在乡下散步——尤其是在4月份或5月份——而不对他的无知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男女活着然后死去,一辈子也不了解山毛榉和榆树之间的不同之处,不了解乌鸦和画眉的啼鸣有哪些不同。非常可能,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可以分辨乌鸦和画眉的啼鸣的人是例外。这并非由于大家没见过这类鸟,而只是由于大家没注意到它们。大家整整一生都有鸟生活在大家的周围,然而大家的察看力是这样微弱,以致大家中间很多人弄不了解苍头燕雀会不会唱歌,说不出布谷鸟是哪种颜色。大家像孩子似的争论布谷鸟是不是飞的时候一直唱歌还是仅仅有时在树枝上唱歌,争论查普曼的下面两行诗是依据他的想象呢还是依据他对大自然的认识写的:当布谷鸟在翠绿的橡树怀中歌唱,第一次使大家在明媚春季心花怒放。
②然而,这种无知并不完全是可悲的。
③从这种无知大家可以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常常的。只须大家是足够无知的,那样每年春季,大自然的每个事实就会来到大家面前;而每一个事实的上面还携带露水。假如大家活了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布谷鸟,而且只了解它是一个流浪者的声音,那样当大家看到它从一座树林匆匆忙忙地飞逃到另一座树林时,大家是特别地开心的;大家看到布谷鸟在敢于降落到枞树山坡上之前,像鹰那样在风中停住,长长的尾巴颤抖着的样子,也特别地开心。
④我把布谷鸟请了进去作为例子来讲明普通人的无知,这并非由于我可以就这种鸟作权威性的发言。理由只是由于我过去在一个好像遭到过非洲所有布谷鸟的侵袭的教区里度过春季,我从而认识到,对它们是知道得十分十分少的。但我的无知并不局限于布谷鸟,它涉及所有上帝创造出来的东西,从太阳和月亮一直到花卉的名字。
⑤或许,同时,每年春季重新温习很多花卉的名字会有一种特殊的愉快。这就像重读一本大家几乎已经忘记了的书一样。蒙田告诉大家说,他的记忆力很糟糕,糟到每次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以前从来没读过这本书一样。我一个人就有一个不可捉摸的、有漏洞的记忆力。我甚至可以读起《哈姆雷特》和《匹克威克外传》来仿佛是在读新作家油墨未干的作品一样,由于在一次阅读和另一次阅读的间隔中间,那些书的内容有那样多都消失了。一个记忆力坏的人可以一辈子继续不断地阅读普鲁塔克的作品和《天方夜谭》。就像一群羊一个接一个地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不可能不在荆棘上留下几撮毛一样,非常可能,即便在记忆力最坏的脑子里也会留下零星片断的东西。但羊本身逃出去了,那些大作家也以同样的方法从一个懒惰的脑子跳出去了,留下来的东西真够少的。
⑥我过去有一次听到一位聪明的太太问,新月是不是一直在相同的星期几出现。她补充说或许最好是不了解,由于,假如大家事先不了解什么时间、在天上的什么地方可以看见新月,那样它的出现总会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愉快。然而,我想,即便对那些熟知新月的活动时间表的大家,新月也一直出人预料地来到的。大家并不会由于大家对一年四季的职司有足够的常识,了解要在3月或4月,而不是在10月里,去找报春花,而在发现一株早开的报春花时就不那样开心。大家也了解苹果树是在结果子之前而不是在结果子之后开花的,但当5月份大家到一家果园去度假日时,这并不会降低大家对假日之美妙所感到的惊讶。
⑦大家不时地唤起自己并考虑。大家喜欢对任何事情都考虑——考虑死后的生活或考虑那些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飞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常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蒂,是提问题的乐趣。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的人或已经用这种乐趣去换取教条的乐趣的人,已经在开始僵化;大家羡慕像乔伊特那样爱一问到底的人,他在六十岁之后还坐下来学习生理学。大家中间的大部分人在到达他这个年龄以前很长时间就已经失去了无知感。大家甚至对大家像松鼠那样积攒的一点常识感到自负,并把不断增长的年龄本身看作是无所不知的源泉。大家忘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闻名于世并非由于他无所不知而是由于他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了解。
7. 第②段在文中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2分)
8. 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蒙田的记忆力很糟糕,常常为阅读完一本书却印象淡漠而烦恼。
B. 重读一本书就像春季重新温习很多花卉的名字,能得到一种特殊的愉快。
C. 因为内容上的相干扰,两次阅读之间,前次阅读内容丰富会消失。
D. 羊跑了只留下几撮毛,说明大伙之作博大精深每次阅读所得甚少。
9. 第⑥段,一位太太说想了解新月出现的时间,又说或许最好是不了解,其行为是不是矛盾?(3分)
__________
10.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的看法并加以评析。(4分)
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6分)
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①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②成底事③?平凡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④。
【注解】①严陵滩:东汉严光隐居时钓鱼的地方。②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③“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④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由于平仄需要,故改“行”为“乐”。
11.柳永,__________派词人。(1分)
12.选择对词的上片剖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写“雨”、“川”、“帆”、“蓼”和“风”,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B.“飞短艇”的“飞”字,表现渔人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
C.一静一动,通过对比,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
D.“村落”寄托了词人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
13.词的下片运用了典故,请具体说出其表达成效。(3分)
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2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总是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__________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念书轩中。1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念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让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迨诸父异爨 (2)乳二世 (3)大母过余曰 (4)殆有神护者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然余居于此 辇来于秦
B.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不敢言而敢怒
C.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振之以清风
D. 他日汝当用之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16. 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__________
17. 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
人物语言 | 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1) |
吾家念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 (2)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3) |
(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1题。(9分)
赠医士潘徐二君序
王达
今年夏友人雷起潜之子曰豫疾,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潘克仁氏。克仁治未2日而他适。又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徐士恒氏。士恒造起潜所,未2日而克仁又至。二人者会,不相嫌忌,而启药且相与说明其得疾之由,与夫去疾之法,用何药而可,用何药而不可。二人者忘其所负挟,而一以拯人为念。故雷氏子弥数日而愈□。起潜曰:“是可无所报□?”于是走泮宫征余文以为赠。
唔呼!天下之人非不众且多也,其间专事而妬贤者亦不为少矣。小人专事妬贤者固冝,读古人之书而怀小人之忌者,亦岂少哉?自淳朴之气散,总是以智商相雄长。__________昧其良心,汩於私意,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安有相资成美、谦逊长厚若潘、徐二公者哉?古人有言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吾于二公见之。异日风俗之厚,又安知不自二公始乎?克仁专确有守,且通于儒。故录此以遗之,俾往来观者得以警于心焉。
18. 第一段两个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虚词应是( )(2分)
A. 焉 也 B. 也 哉 C. 矣 乎 D. 者 乎
19.“雷氏子弥数日而愈”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用我们的话回答)(2分)
20. 对第二段划线句剖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运用对话,写出了甲的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
B. 运用对偶,凸显了世上小人互相嫌忌不服的心理。
C. 运用排比,突出有的古人读古人之书却怀小人之心。
D. 列举现象,来反衬潘、徐能相资成美、谦逊长厚。
21. 依据文意,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__________
3、写作(40分)
22. 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018.4)
一(12分)
1.(6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望故乡渺邈(3)揾英雄泪(4)落木千山天远大(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2.(6分)(1)B (2)B (3)C
二(48分)
(一)(9分)
3.(2分)城市在我们的性质和功能(种类)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质。(性质、功能,独特质)
4.(2分)城市功能的延续是形成城市文脉的基础(首要条件条件),城市文脉的延续促进城市功能的发挥。
5.(2分)A
6.(3分)D
(二)(12分)
7.(2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对无知的惊讶,引出下文写无知的乐趣。
8.(3分)B
9.(3分)不矛盾。说想了解,是出于对真相的好奇;说最好是不了解,是想得到意料之外的愉快。
10.(4分)作者觉得,怀着无知的态度,会让大家饶有兴致去探索身边的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常识及生活乐趣。这一看法对于大家克服僵化的思想和自负的态度具备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6分)
11.(1分)婉约
12.(2分)C
13.(3分)严光钓鱼处(或者是陶潜《归去来兮辞》,王粲的《从军行》)表现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运用典故,不只含蓄,而且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典故1分,情感1分,表达成效1分)
(五)(12分)
14.(4分)(1)等到(2)养育(3)看望(4)大概
15.(2分)D
16.(3分)房屋(项脊轩)的西面与内室相连,我过世的妈妈过去到过一次。老妇人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妈妈在这里站过。”
17.(3分)(1)对孙子十分疼爱(2)期望孙子学业有成(3)勉励孙子发愤苦读
(六)(9分)
18.(2分)C
19.(2分)潘、徐二人都精于医术;能一同诊断和商讨有效的治疗策略,专心致志以救人为念。
20.(2分)D
21.(3分)赠给潘、徐二君,赞赏二人相资成美、谦逊长厚的美好品德;批判失去淳朴,缺少良知,嫉贤妒能的不好的世风;期望世人向潘、徐二君学习,使世风能归于淳厚。
三(40分)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