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爸爸妈妈的字典里,“听话”是一个常见的词。大家好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爸爸妈妈教育子女要听话,这种“听话”,多数并非要子女遵从公序良俗,而是无条件服从。因此,一旦颠倒过来,当子女需要爸爸妈妈“听话”时,做爸爸妈妈的难免“不适应”,权威受挑战之后也就“任性”起来,下面这位爸爸的做法就是一例——
一位女网友向警方举报自己爸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警方经过调查,证实两人确实是父女关系,其父承认接打电话的违法事实。警方对被举报的爸爸依法进行教育处置,对举报交通违法的女儿根据规定进行了奖励。
女儿举报我们的爸爸,期望“一直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的爸爸”听一听自己和家人的话,以免导致交通事故,危及自己也危及别人,实在是“爱之切,痛之深”。这种要爸爸“听话”的行为当然也是“服从”,只是和多数爸爸妈妈需要子女的“服从”不太一样,这种“服从”不是服从我们的权威,而是服从法律法规和对自己和别人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做爸爸妈妈的其实只须稍稍理智一点,就会欣喜同意,何至于闹到被举报的地步?
遗憾的是,这位爸爸就是叛逆,这种“任性”虽然多与心存侥幸、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关,但不习惯于面子、权威受挑战也有干系,说白了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家庭成员的不尊重。由于在中国一脉相袭的传统文化里,子女听从爸爸妈妈那是“天经地义”,反之则是“大逆不道”。当然,伴随年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日渐开明和民主的爸爸妈妈也多了起来,能同意、想同意孩子建议的爸爸妈妈也日渐其多。但说到尊重和平等的家庭文化,恐怕还远未打造。
于是大家常常看到如此的情景:有些父母携带孩子为了赶时间,不考虑交通规则,一看没车就“勇”闯红灯,结果被孩子死死拽住;还有些父母携带孩子乘乘公交,没上车前就交代孩子怎么样迅速冲进争抢座位,结果引来孩子白眼;还有些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由于一点小事而与其他人破口大骂而让孩子惊惶失措。
这类都是不理智、不合格的父母,不知道我们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恶劣影响,树立了错误的榜样示范。说深了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们的不尊重。要让这种父母听从孩子乃至服从孩子,恐怕比登天还难,结果也只能像上位那位爸爸一样,同意公众质询乃至法律的制裁之后才可能“幡然悔悟”。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爸爸妈妈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假如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打造自尊,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事实上,也只有在互相尊重的环境下,才可能有责任和民主存活的空间。但不少父母依旧习惯的是:先是望子成龙,因而十分溺爱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并不领会爸爸妈妈的好意或苦心之后,就转为恨铁不成钢,失望之下就向孩子施压、威吓,甚至打骂;最后好像有所发觉,发现孩子不是那块料,终于一怒之下,随他去吧!这其中,宠也罢,棒也罢,弃也罢,看不到尊重,谈何教育?
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尊重和平等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字。爸爸妈妈并不是万能,出色的爸爸妈妈都了解打造尊重和平等的家庭环境,就好似随着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让它一点一滴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源源不断地润泽着自己和孩子的内心,滋养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最可贵的家庭文化。至于面子,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