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地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涉事学生仅仅由于一些校园矛盾,就用辱骂、掌嘴、脚踢、拍裸照等方法侮辱围攻受害者。从现场拍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校园小霸王们让人发指的行为;也可以看到,在中国教育从传统应试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一些学生个人主义意识的疯长和学校监管的缺位。
慈母多败儿,是古人经过多少心酸才凝聚成的一句经典古训。今天大家都已经了解不可以过分娇纵孩子。但,近年来从西方进口的所谓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令放任有在学校里卷土重来的趋向。快乐教育当然是好的,但它是偏正结构,其重点在“教育”而不止是“快乐”。素质教育也是一样,重点在于素质教育的内容,而不只在于形式。
传统中国教育总是被觉得是填鸭式教育,而快乐教育能够帮助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其合理性。大家当然期望孩子能快乐地学习,但问题是,对独生子女和父母的大限度迎合,令快乐走向了极端,转化成学习需要是开心的,不快乐就能不学习。
快乐教育不等于放松对孩子的约束,虽说孩子心智的成长规律需要得到尊重,但快乐教育应以教育为标准,不是以快乐为标准。过度放大教育中的快乐,一方面会致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被放松;其次会减少大家对孩子品德和纪律教育的需要。事实上,学习不天然就是开心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常识本身是需要吃苦的事情。大家不排除在一些状况下,有孩子对某些范围特别有兴趣,但在大部分时候,孩子们学会常识,需要吃苦、勤奋和苦中作乐的精神,过度强调快乐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
快乐教育作为一种比较新奇和轻松的理念,比较容易迎合大众心理。但这种理念事实上并不可以真的解决问题。在全社会追求快乐教育的氛围下,孩子的个体化、个人主义和个人诉求被过分强调,教育价值观混乱,学校和学生的定位不明确。学校管理学生动辄得咎,管理责任得不到承认。过去大家极少听到学生由于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但目前有学生在校内发买卖外事故,校方就算没直接责任,也要承担赔偿甚至刑事责任。来自社会和父母的重压,致使学校愈加不想去管学生,不想承担责任。让一些问题学生被放纵自流,成为校内小霸王,家小皇帝。
过去不少中小学将毛主席为抗大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校训,这八个字完整体现了一所学校该有些环境。教育是集体性活动,学校把处于青春期、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集中起来,应该强调适合的惩罚性来保持校园纪律和秩序。否定学校对学生的监管权和适度惩罚权,学校也非常乐意,但对孩子是种放任。学生在学校里只不过学到常识,没遭到教化。
只有快乐没烦恼的成长没有,即便有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人格也不会完善。人在社会中存活,有勉励、有关爱、有监管、有约束。而教育的最后目的,是叫人在社会中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对规则的敬畏,而不是在个人主义的路上越滑越远,是值得学校、父母和全社会重新认真审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