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最不该犯的七宗罪 你中枪了吗?

   日期:2024-08-08     来源:www.tsz6.com    浏览:637    
文章简介: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因此都会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的教育孩子。可是在传统的教育里面,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为我们的孩子规划好生活,让孩子根据我们的想法来走,如此的教育方法总是事与愿违。

 

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因此都会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的教育孩子。可是在传统的教育里面,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为我们的孩子规划好生活,让孩子根据我们的想法来走,如此的教育方法总是事与愿违。孩子受累,父母更累。

师说心语

“所有都给孩子,牺牲所有,甚至牺牲我们的幸福,这是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身边的不少父母朋友,为了使孩子不输在生活的起跑线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加以教育。但遗憾的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水平缘由及“盲目从众”心理作祟,稍不留心,就会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犯下了如此的“七宗罪”。

七罪之1、过分过分娇纵抹杀天性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程度当仁不让地排名前列。这种过分娇纵,是人性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这种很态的爱被放大将来,温顺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此一段经典的话:“所有都给孩子,牺牲所有,甚至牺牲我们的幸福,这是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爸爸妈妈根据他们的思维方法,抹杀了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商原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爸爸妈妈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背诗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的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革新能力等非智商原因抛之脑后。

七罪之2、心灵施暴扭曲人格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孩子拿着我们的图画让爸爸妈妈鉴赏,中国孩子会说:你看,我画得像不像?而外国的孩子会问:你看,我画得怎么样?

这一“像”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异样的提问方法,两种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到今天,中国人从来不缺少智慧,但革新能力、应变能力和角逐能力的缺少,却是毫无疑问的。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假如大家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法,而陈旧的理念并没伴随社会的进步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第三落到他们身上时,目前的孩子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

七罪之3、物质刺激变相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不会陌生。据悉,这仿佛是中国爸爸妈妈们独有些杀手锏:

考试成绩全部90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元。

凡此种种,方法不同,但刺激成效却惊人的相似。当生活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大家又从何谈起独立的角逐意识和完善的人格呢?

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或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七罪之4、填鸭教育体罚帮凶

中国父母自古就有如此的原因: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

于是,被棍棒打出来的爸爸妈妈们依旧棍棒打着我们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也依旧棍棒打着我们的学生。

大家都了解,一味追求分数的填鸭式教学是错误的,但对于等好成绩等红了眼的爸爸妈妈们来讲,他们管不了这类。放学回家刚放手书包,爸爸妈妈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完成了吗?还不快去念书,尽想着玩儿!

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历程过的,也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服从过的。

七罪之5、朝令夕改随波逐流

这其实也不可以全怪父母,但有一点可以一定:今天他们感觉当官好,就对孩子说认真学习,争取将来做大官;明天假如感觉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写文章。

当然,父母自己的素质不同,相应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便这样,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少远景性和阶段性考虑,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法,却是常常可以见到的。

七罪之6、缺少交流感情淡漠

常常可以听到父母说:终于轻松了,我儿子住校了,学校老师会教育好孩子,咱该歇着啦。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没达成应有些默契,分歧便诞生了。

一方面孩子飞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其次是父母对孩子愈加陌生。常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不过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后,孩子成为父母最熟知的陌生人,熟知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将来。

七罪之7、寄予厚望沦为工具

“大家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认真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

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如此:认真学习,将来拿高分考个很大学。

这好像是中国父母对孩子们惟一的期待了,于是,从帮孩子选择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托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爸爸妈妈,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

此种结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父母吩咐,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只能向父母询问,直至沦为父母达成他们未达成理想的工具。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期望,也是这个民族的将来。作为父母和各级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一同研究探讨,如何才能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提升和成长。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成才环境,是大家刻不容缓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